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56章 中国人写的欧洲史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6章 中国人写的欧洲史(2 / 2)

品纳佐拉城大学获得两个法学博士的学位,之后加入耶稣会学习了哲学和神学,三十年前,他从里斯本出发到果阿传教,仅仅用一年时间就学会了当地的南印度语言,接着他抵达澳门,开始学习汉语,两年后他就已经掌握了一万五千多个汉字,可以阅读中国书籍,三年后开始用汉语写作传教经文。

就是罗明坚确定了耶稣会在澳门使用中文对中国人传教的传统,他在澳门创办了第一个教授葡萄牙人汉语的学校,和利马窦一起编写了第一部《葡华词典》。

罗明坚十分熟悉中国文化,认为想要在中国传教必须要让传教士先了解中国,而不能用在殖民地实行的霸王方法,于是十多年前他回到欧洲,积极致力于让罗马教宗遣使大明,同时开始翻译中国典籍。

现在罗明坚正在把《四书》中的《大学》部分翻译成拉丁文,准备在罗马发表,他认为想要到中国去的人,必须要了解中国的文化。

翻开巴黎送来的书信,罗明坚惊讶不已。

总会的干部在书信中表示:澳门耶稣会的一批人员和资料回欧洲述职之时在船上遇到了海难,人员和物资都被英国人给扣下,现在总会和英国人已经达成谈判,必须要帮助英国人翻译一本中文书籍他们才愿意放人。

耶稣会总会请求罗明坚放下手头的工作,先把《葡萄牙国史》翻译出来,搭救此时还被囚禁在英国人手中的阳玛诺兄弟。

罗明坚早在之前和澳洲耶稣会同僚的通信之中就听说过《葡萄牙国史》这本书,而且还看到一些只言片语的文章,早就对《葡萄牙国史》这本书感到好奇。

罗明坚连忙放下手中儒家典籍的翻译工作,打开那中国线装书的匣子,开始阅读《葡萄牙国史》,而读了不久之后罗明坚就对《葡萄牙国史》喜欢起来。

这本书的文风以及遣词造句都很符合他的口味,而书籍内容更是比罗明坚看过最精彩的小说,还要有意思。

与此同时,对此书感到好奇的耶稣会也派人到罗明坚处了解《葡萄牙国史》。

罗明坚见到总会来人就对这本书赞不绝口,他毕竟还是欧洲人思维,毫不犹豫的认为这是他所看过最有意思的中国书籍。

只不过面对总会询问罗明坚表示自己不建议此书在罗马发行——《葡萄牙国史》中有大量葡萄牙人反抗西班牙的描写,渲染了葡萄牙人艰难崛起的过程,甚至眼光比欧洲人还要毒辣的分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此起彼落的冲突。

这样的书籍一旦发行肯定会激起葡萄牙人的民族主义,并且使得此时已经吞并了葡萄牙的西班牙统治者感到不满——耶稣会在亚洲传教还需要大量依靠西班牙殖民地的帮助,耶稣会并不想搞坏和西班牙人的关系。

最终耶稣会也考虑到罗明坚的说法,于是取消了自己发行拉丁文版《葡萄牙国史》的计划,但是给沃尔特的货还是要交的。

虽然翻译《葡萄牙国史》的过程比起翻译《四书》来说堪称轻松愉快,罗明坚干的也很起劲,但罗明坚毕竟是快六十岁的人,精力有限,所以翻译工作也只能缓慢进行。

且《葡萄牙国史》翻译成拉丁文之后,还要再拿到英国再翻译成英文发表,过程复杂,想快也快不起来。

广大欧洲读者第一次看到此书恐怕得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

把视线转回大明国内,王文龙在京城待到了万历三十年,而且一时还走不了。

正月份,湖广江西大灾,粮价飞涨,毛文龙采购粮食的安排被大大拖延,王文龙只能继续跟他在京城走关系。

这年二月,太子大婚,此时朱常洛已经立为皇太子,满朝的文官全都松了一口气,大婚之日,整个京城热热闹闹,但是太子的婚礼刚刚完毕,气氛却突然改变。

万历皇帝召集所有京中大臣到仁德门候旨,这道命令来的无端无的,瞬间引得满城议论纷纷,连王文龙都听到市井间发出传言:万历重病,即将宾天,现在正在打算交待后事。

传这消息时毛文龙的语气十分严肃,而王文龙的表情就精彩多了——他知道万历年间一大名场面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