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回到明末做枭雄> 第一百七十四章 忠心耿耿的王承恩!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四章 忠心耿耿的王承恩!(2 / 2)

后者无奈之下,咬着后槽牙又添了四千两银子、一百匹绸缎,而后就死活不肯再添了。

户部尚书、左右侍郎更是硬着脖子表示,国库空虚、实在没法再添了,如果再催逼的话,三人只能挂印辞官、回家抱孩子去了。

无奈之下,王承恩只能返回宫中,将情况如实禀报,崇祯帝—朱由检听完之后,不禁满脸的黑线。

天威军有七千多人,一万两银子、三百匹丝绸,平均下来一人只有一两多银子。

长途跋涉、吃苦受累,第一个来到京城勤王护驾,却只得这么点赏赐,这未免太说不过去了吧?

“王大伴,国库空虚,实在拿不出银子了,朕又不好赏赐太薄、寒了将士之心,这可如何是好啊?”

“回圣上的话,依老奴之见,可以从内承运库当中调拨一些财物,犒赏天威军的将士们,渡过眼前难关!”

“从内承运库调拨财物,这个嘛……这个嘛……”

就像个人有私房钱一样,皇帝同样有自己的小金库,位于皇宫的西北角上,叫做内承运库,又叫内宫十二库,并设有专人负责管理。

至于内承运库的收入,主要有两项:一是在京畿周围设置的皇庄、皇店,每年可以盈利四五十万两白银,以及若干实物。

二是南方几省税粮折收的金花银,扣除京师内皇亲国戚、文武百官的俸禄之后,余下的归皇帝所有,每年大概五六十万两银子!

二者相加,大约一百万两银子,以及若干实物,理论上来说,足够皇帝的日常开销了,还能有一些剩余。

大明立国至今二百五十多年了,如果内承运库年年有剩余的话,加在一起,绝对是一大笔财富了。

问题是,大明朝的皇帝并非个个节俭,能造的亦是不少,尤其是成化、正德、嘉靖、万历这几位,有的修宫殿,有的玩猛兽,有的炼金丹……银子如流水一般花出去,致使内承运库经常入不敷出,还得想办法四处抠银子用。

……

到朱由检继位之时,内承运库剩余的钱财,只有黄金四万多两,白银六十多万两,以及少量实物。

之后西北大旱,调拨了十万两银子用于赈灾。

辽西军饷不足,户部官员无能为力,又多次从内承运库调拨金银补充军饷。

女真大军入关,为了加强京师防御,又支出了一大笔财物。

……

种种因素下,三年多时间下来,崇祯皇帝的小金库非但没有增长,反而缩水了一大半,如今再往外掏银子,自然是心疼的要命了。

可事关京师安危,再是心疼,也得咬牙掏银子,想到这里,朱由检开口道:“好吧,传朕口谕,从内承运库中调拨五万……不,三万……不,两万两银子,加上户部的一万两和三百匹绸缎,犒赏天威军将士之用。

王大伴,你亲自去办这件事,告诉将士们,只要奋勇杀敌,保卫京师,待建奴退兵之后,朕一定重重赏赐。

另外吗,军中将士大都粗犷,接旨之时,若有失礼之处,不要过于计较了,一切以安抚军心为主,明白吗?”

“圣上放心,老奴明白了,老奴这就带人出城,前去安抚一众将士们!”

……

行礼之后,王承恩出了乾清宫,而后带着几名心腹太监和一队锦衣卫,抬着三万两银子和三百匹绸缎,自德胜门出城,直奔数里外的天威军大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