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2 / 3)

谢知归 。“

“ 一钱子美 。“

一旁的石头摸摸后脑勾 , 显然不能理解这两个似乎刚刚认识的人为何一举一动如此默契 ? 转念一想 , 他顿时恍然大悟 。

…... 是了 , 这定然就是公子所说的 , 目前在金陵没有朋友 , 但很快就能交上朋友 。 这交友的速度 , 只能说 , 不愧是公子啊 !

石头望向谢拾的眼神愈发景仰 。

察觉到他视线的谢拾 : “7“

…... 暇 , 彼此见了对方都觉得像是昔日故人 , 怎么就不算是 「 一见如故 “ 呢 ?

“ 谢兄 , 这边请 。 “ 钱致微请谢拾坐下 , 命人奉上温好的酒 ,“ 天寒暖暖身子 。

谢拾饮过温酒 , 听他问道 :“ 谢兄何时来的应天府 ? 早知你来 , 我便派人去接 。

“ 也是凑巧 , 昨日方至 。“

谢拾觉得这没什么不好说的 , 又将自己去岁中湖广解元 , 年后出门游学之事一五一十道出 。

钱致徽一双眼睛一点一点地瞳大 。

大齐两京十三省 , 每科只十五位解元而已 , 自己眼前居然就活生生立着一位 ,

且中举之时年不过十五 ? 饶是他知晓谢拾天赋异禀 、 前途无量 , 可这天赋兑现得未免太快 , 无量前途也来得未免太早了罢 !

亏他中了举还沾沾自喜 , 惦记着昔年的比试说不定还能继续 。 万一谢拾懈怠了呢 ?

罢了 , 罢了 , 人和人真不能比 ! 况且自身并毫无优势 , 警如一手炉火纯青的画技 。 想来他投入习画的时间 , 谢拾却都用来研读经典 , 水平远胜于他也是应该的 。

钱致徽自我安慰一通 , 总算心平气和 。 他邀请谢拾一观自己新鲜出炉的画作说话间满是欢喜 :“ 我本欲描摹寒冬之肃杀 , 念动之间却突生他念 , 化冬景为春色 。“

而这幅画作竟是出乎意料的好 。

外界分明是草木枯黄 , 霜雪满天 。 画中却是草长莺飞 , 大江如练 。 外界分明是

「 十里黄云白日瞥 “, 画中却是斜阳晚照 …... 直令人生出颠倒错乱的梦幻之感 。

谢拾走到近前细细观摩 , 良久 , 他赞道 :“ 一别经年 , 钱兄已是登堂入室奂 !

言罢 , 他很是专业地从技法上对这幅画作赞了又赞 , 未了又耿直地指出些许不足 。

只听评点便知他绝对是懂画的 。

钱致徽又一次大受震撼 。

他还记得当年的谢拾 , 虽然提出过不少新颖的观点让他颇为动容 , 但于画之一道却是完完全全的门外汉 , 哪里懂得这些复杂高深的技法 ? 就连夸赞都十分简单直白

而今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 若说谢拾本身没有一定的绘画水准 , 钱致徽绝不相信 。

他怀着复杂的心情问了出来 。

谢拾爽快点头 :“ 君子六艺我这几年都有修习 , 不过画技与钱兄相比还差许多 。

说到这里 , 突然愚到当年的钱致徽似乎十分崇拜观澜先生 , 即何训导 , 谢拾补充道 :“ 授我六艺的先生正是观澜先生 。“

“ 1 1 “ 钱致徽瞳孔地震 。

他心情复杂地开口 : “ 当初就知观澜先生赏识于你 , 愚不到你竟拜他为师了么 。

他心中波澜起伏 , 难以自控 , 只能反复念叨 : 人和人不能比 , 人和人不能比 …

却听谢拾摇头道 :“ 那倒不是 。 是观澜先生成了府学训导 , 诸生皆可听他授业 。 “ 至于对他的额外看重乃至开小灶 , 还是别告诉钱兄好了 , 免得友谊的小船被打翻 。

钱致徽整个人从头到脚都灰了 。

“ 府学诸生皆可听观澜先生授业 …...“ 他喃喃念了一句 , 心中突然生出万分愧悔 , “ 一一我要这国子监监生身份有何用 ! “

俏若时间能回转到六年前 , 他一定要死乞白赖留在襄平 , 想方设法考入府学中去 。

转念一想 , 谢拾既然是得了观澜先生亲自指导 , 难怪于画之一道诸般见解如此高明 。 他立刻将谢拾方才的评价重新在脑海中回忆一遍 , 确保一字不潘 、 一字不差 。

…... 往好的方面想 , 他这不就相当于间接得到了观澜先生的指点吗 ? 况且谢拾在应天府这段时日 , 他还能日日向其请教 !

钱致徽看向谢拾的目光瞬间雪亮 , 仿佛在看一只毛很厚 、 可以薛很多次的大肥羊 。

既然都有了表字 , 钱致徽索性以字相称 :“...... 知归初至应天府 , 人生地不熟 。

难得他乡遇故知 , 不如就住到我府上罢 。“

换作是旁的相识不久的朋友 , 谢拾多半是要拒绝的 。 钱致徽却不同 。 彼此相处时间严格来讲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