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女生耽美>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 第 77 章 龙凤猪的凤?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77 章 龙凤猪的凤?(2 / 6)

头大声道:“裴公此举,正说明君明则臣直,陛下圣明天子,才会有名臣拱卫陛下,魏玄成你是不是想说这话?”

被抢词的魏征:…不是!

李世民大惊:什么?朕竟错过魏卿称赞朕的话?

【裴矩成为唐臣后,简直换了张脸,佞臣变诤臣!

唐太宗知多有官吏贪污,于是钓鱼执法,以财物试之】

李世民猛地咳嗽两声,企图打断天幕讲述他的黑历史,谁知程咬金兴冲冲地替天幕说完后续:“结果司门令史受赂绢一匹,陛下想杀,嘿嘿。”

他撞了撞秦琼:“后来被裴公劝阻了,叔宝你说对不对?”

秦琼

() 拿莫名亢奋的老伙计没办法,只能转移话题:“不知那‘大唐双龙传’讲的是谁?”

天下真龙唯有陛下,另一龙是谁?

还有裴公竟成了波死?

他心底疑惑:后世将恶人称为波死?

【为何裴矩有如此转变?

因为唐太宗表示要以天下为重,而非君王为重!

他认为:君王不能独断天下之务,需要忠良辅弼,才能安天下;

所以佞臣没前途,想要力争只能做能臣、诤臣!

并且这个帝王他还认为为君者,当以兼收博采,虚心纳谏,才能让众臣匡正君非,较国事得失。

简而言之:他听劝啊!

谏官制度在哪个朝代改良完善?

唐太宗手上啊!】

李世民不自在地摸了摸手臂,似乎…好像这个讲述的后人,很喜欢自己?

【谏言官职自古有之,春秋时齐国设官为大谏,晋国名中大夫,战国时赵国有左右司过,秦汉时谏职增多:给事中、侍中、谏议大夫等官职,魏晋南北朝设散骑常侍为谏官。

这类官职是专对君王一人,用疏奏和面奏的方式,对时政及皇帝的言行向皇帝进谏言。

为保证自己不仗势任情恣意,他把谏官作为清晨的闹钟,时刻警醒己身!】

天幕语气加重了声音:【世人厌烦闹钟时,总会伸手按铃获得清净,但唐太宗,他十年如一日地让闹钟提醒自己,不走隋朝末路!

要朝堂保持政府清明,切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隋朝教训,才能让李唐社稷长久治安!】

听到天幕说君王要时刻警醒己身,赵匡胤点点头,历代朝臣多是揣摩圣意,以自身保荣华富贵。

可唐太宗却凭自身扭转大唐风气,岂能不让人佩服?

好话历代臣子皆爱其职责是匡正君非,谏诤得失。

谏官,君王必备官职!

所以他建国后,在太庙中立石碑刻下祖训,其中就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子孙有逾此事者,天必谴之。’

【在我们印象中,魏征整天逮着唐太宗叭叭叭。

实际上整个贞观一朝,不仅魏徵叭叭叭,而是整个谏官甚至重臣都在叭叭叭。

并且唐太宗还嫌弃重臣不能对他叭叭叭。

所以贞观一朝,官员能畅所欲言,就是因为唐太宗亲自倡导直谏风气,才能让臣子直抒己见,形成君臣共商的好风气。

这样的朝堂在封建王朝中独树一帜,堪称空前绝后!】

武周

武则天忍不住笑出声:谏官谏言居然被后人如此调唆,岂不可笑?

下首的宰相狄仁杰忍不住出声:“陛下!”

“好了,朕知你要说什么,朕不笑。”武则天表示自己虚心纳谏,眼眸淡淡地扫过狄仁杰、张柬之等重臣,心中自忖:太宗敢用隐太子身边的魏征等人,她亦敢用心向李唐的忠臣。

只是…她眸中闪过黯然之色:“此太宗讲述后,朝野定会再起还政之风啊!

逼她还政李唐?

呵~

【听取谏言在某种程度上,是种克服人本性的自虐!

谁不喜欢听好的呢?

即谏言分讽谏、顺谏、规谏、致谏、直谏五种谏法,以应对君王心情环境,让君王更能接受谏言。

但无论何种谏言,入耳总是不太好听,更何况听谏言的人是一国之君。

谏言再好,它也像一粒尘沙卡在人体最柔软的心脏,不断地刺痛着人心,不致死却折磨人。

所以我们也会看到唐太宗任情发怒:

贞观七年,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唐太宗:天下未平就修建东宫,此举是劳民伤财;

朝廷地租过重,加剧百姓负担,让百姓难以生存;

现今妇女喜好华丽发髻,皆受宫中女子影响,陛下该管!

朕给儿子修个宫殿怎么了?

地租自唐开国就已制定,来骂朕?

宫中妇女个高髻就是奢侈?你在暗指朕皇宫管理后宫不逮?

唐太宗大骂:难道要朝廷不役使任何人,不收取一斗租,把宫里的女子都剃光头,他才会心满意足吗?

越想越气的唐太宗觉得:不行朕要治他的罪!

罪还没治就被魏征劝谏:陛下啊,你这样就是狂夫语言,咱们先冷静冷静,你再看他说得对不对?

最后又稍稍抬太宗陛下一句:圣明的人君会择其善者而从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