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90 章(2 / 2)

展战略外,更重要的是为李治扫平大唐边境,让他能安稳做个守城之君啊!

唐太宗认为唐高祖性懦,不类已】

听到不类已三字,李治心火上涌:凭什么说朕不类已?

他只是身体不好,不能挥刀舞剑而已。

大唐版图在朕手中扩张到最大,怎么会不类已?

见他气得胸口不断起伏,武后怕引起头疼,连忙上前给他顺气:“别气,神迹不还提过你封禅时的壮举?”

你与陛下共创巨唐,父子接力难道不是佳话?

【高句丽大体分两个政权:高丽政权和高丽王朝;

高句丽政权是西汉扶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建立的边疆政。

后来被灭后,高句丽王氏,以新罗人和百济人为主体建国,继

() 续高句丽为国名。

之后几百年中,高句丽跟罗马一样,执政人更迭国号不变,因此显得高句丽历史长达七百余年。

现在棒子国自称高句丽后人,就是在偷窥我国东北领土】

朱元璋抱臂咂咂嘴,当年他收复元朝大都时,大量军民都随元顺帝北逃,北平府仅剩数万人口,说的行的全是番语番习,他下令迁入十万民众填充北地,才勉强恢复华夏风俗。

至于高丽...他们忠心元朝,所以他把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及明玉珍的太子明升流放到高丽,让他们去同代朝鲜,不做官不做民,看他们有没有造化能夺朝鲜政权。

可惜...他摇摇头,暗自骂道:废物,在朝鲜毫无用处!

【唐太宗说过:高句丽不灭,恐成后患。

他说得没错,高句丽凭借燕山山脉作为屏障,占据辽东地区,向东可以兼并新罗、百济一统朝鲜半岛。

向西可以进入辽西平原,如金朝南下入驻中原。

简单讲高句丽占据的地方,是可以争雄天下的福地。

吐蕃因气候变得国力强盛,同样高句丽地区农耕产量亦是大涨。

再加上高句丽吸收了不少隋末移民,中原技术强壮自身。

最要的是辽东等地,本来就是汉朝开辟的旧土。

唐太宗是收复旧土,哪里称得上征讨呢?

没找高句丽要租前已经很仁慈了】

秦始皇皱眉:那不就是燕国旧地?

哦,不对,现在是朕大秦领土,朕在清川以南设置上下军障,巩固边境。

怎么没了?

早已看过大汉舆图的刘彻:那不是朕的乐浪郡、临屯郡、真番郡还有玄菟吗?

怎么没了?

【高句丽是个多城邦,且山路难走的半渔猎半农耕国家。

它跟突厥不同,对付突厥可以依靠野战歼灭部落主力使其灭亡,但对付高句丽不行。

并且高句丽山路难走,要攻打它首先后勤就是个大问题难。

唐太宗没达到快速灭高句丽的原因,除了气候早寒,唐人不适应外,最大的问题是后勤没跟上。

但唐太宗能以战死两千人,换取高句丽12万人战损,占领辽东半岛重要据点,已经是军事胜利,只是没达到唐太宗灭国目标罢了】

魏征等人顾不上醋芹指责,连忙对着天幕展出的平高丽舆图描绘起来。

高丽是朝中噩梦,隋炀帝三次征高丽把隋朝赔了进去。

而大唐呢?

陛下又征了几次高丽?

房玄龄瞬间想到先前讲的狭乡獠人反,还有天幕曾提过一嘴,陛下修宫殿一事。

在心中迅速核算下,沉沉地叹了口气,正犹豫是否要谏言时,就听到魏征开口:“陛下,老臣走后民间服役过多,你忘了隋朝末年惨剧了吗?”

被谏言的李世民委屈:那是未来,朕现在还没做那些事呢!

天幕长叹:【贞观一朝,大唐要面对西南吐蕃,漠南东突厥,漠北薛延陀,西北的西突厥,东北契丹,辽东高句丽的强敌环伺局面。

但是大唐君臣以他们的智慧,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国力,压制周围所有强敌,傲视周边强国】

陈雪想了想换了个说词:【唐太宗治下的国家,就跟他打江山时一样,隋末群雄因为他强显得弱小。

而大唐周边国家因大唐强盛,而显得弱小。

这也是为何唐朝宰相狄仁杰说: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

唐人认为立大唐根基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而不是李渊】

武周

突然榜上有名的狄仁杰微微诧异,目光随即撞上陛下视线。

他微垂眼帘心思几转,已经明白自己为何要说那番话。

武家想要武氏子孙做武周太子…看来陛下想要把李唐江山移给他族?

狄仁杰眼眸微眯,自己说出这番话的潜在之意:天下是太宗打下来了,能接任李唐江山的只有李氏子孙。

他余光扫过女帝,收敛了心绪静听神迹讲述。

【没有唐太宗这个时代大变局的破局者,我不知道华夏中原要如何面对虎视眈眈的突厥,还有与大唐同时崛起的阿拉伯帝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